讓城市雕像成為國家記憶
更新時間:2019-10-17 09:47:10 字號:T|T
不久前,有網友在鄭州發現一座孝順豬雕像,酷似市場上曾流行的流氓豬,這個丑陋的雕像不僅遭到公眾的嘲笑,還被媒體評為2012年十大丑陋雕...
不久前,有網友在鄭州發現一座“孝順豬”雕像,酷似市場上曾流行的“流氓豬”,這個丑陋的雕像不僅遭到公眾的嘲笑,還被媒體評為“2012年十大丑陋雕塑”******名。
不知創作“孝順豬”的是哪位雕塑家,敢直接照抄被查抄的色情玩具并冠之以“母子情深”,其不知所謂與不負責任到了令人發指的地步。
像這樣糟糕的雕塑,在中國的城市并不罕見。城市雕塑水準低下,與城市的建設水平“相得益彰”,已經是一個公認的事實。
從中國古代來看,我們缺少建城市雕像的傳統,雕像以在寺廟、道觀、洞窟里為主,供奉的是玉皇大帝、太上老君和如來佛祖率領的幾大神仙組織,世間的人物也必須經過神化、圣化才得到雕像的待遇,比如關二爺。其他歷史人物免談,因為在王權之下,老百姓只能拜皇帝,沒有拜其他偶像的自由。
近幾十年來,***我記憶所及,各地的城市雕像的主角以******先烈和*********為主。在近年大規模的城市化中,城市雕像作為新鮮事物,伴隨著城市改造和房地產開發浪潮遍地開花,成為城市景觀的一部分。但是,不少雕像和急速擴張的城市一樣,雖耗資不菲,但粗糙,低劣,或豪華,奢靡,他們的共同點是缺少藝術水準,透著一股財富的張狂,以及權力的囂張。
以我的家鄉小城濮陽舉例,在春秋戰國,那個地方誕生過商鞅、呂不韋、吳起、張儀、子貢等震鑠古今的人物,但如果你在小城漫步,你******看不到他們。小城***早的雕塑在一個路口,十來位女性圍著一根柱子手拉手跳舞。城市中心廣場的巨型雕塑是一條紅色的巨龍,因為這個城市曾出土一條由貝殼拼成的龍。******的公園里矗著傳說中的顓頊,他在本地當過五帝之一。除此之外,再想不起有什么雕塑。
但我意外地發現,商鞅等我的******老鄉,在一座私人經營的墓地中驚現了,他們站成兩排,相對垂拱,有人在他們旁邊兜售墓地,炫耀這塊墓園的風水有多好。
還有的城市雕成為政治的影子。去年初,長安街邊出現一座孔子的青銅雕像,他站在國家博物館門前,天安門廣場一側,與人民英雄紀念碑比鄰而居,遙望著故宮和中南海。這座雕像立即引起眾多猜測,在批評家眼里,孔子成了象征著文化大一統的國家形象大使。百天之后,孔子像又突然消失了。
與之類似,全國各地建造孔子像成為時尚,建造炎黃二帝的更多,還衍生出各地政府操辦祭孔、祭祖的風潮。
這些城市雕塑,多成了財富和政治的附屬物,被貼上了各種標簽,而真正表達社會價值與公眾理念的城市雕塑卻付之闕如,這些城市雕塑與各種藝術雕塑一起,成為一種“玩意兒”,與它本應承擔的社會角色相距甚遠。
英國的城市雕塑非常普遍,在倫敦,對于英國歷******的******人物和戰爭死難者的紀念,是城市雕塑的兩大主題。在議會廣場,矗立著獅心王理查、克倫威爾、丘吉爾等人的雕像,在威靈頓凱旋門,既有威靈頓將軍的雕像,也有對戰死士兵的悼念墻。公園里和街邊,隨處可見到一座雕像,紀念歷次戰爭中的死難者,下面擺著市民放的鮮花。
在我居住的愛丁堡,幾乎每個廣場、街頭,都放著蘇格蘭歷史人物的雕像,像小說家司各特、威廉華萊士這樣的“蘇格蘭之魂”自不必說,司各特端坐在愛丁堡***美的一座塔下面,有些在我看來算不上偉大的,蘇格蘭人也為他們鑄***銅像。在這些人物的雕像下流連,你會對蘇格蘭的歷史,對蘇格蘭人的苦難與輝煌,以及他們所堅持的理想,有一個深刻而具象的體會。
這***是城市雕像的一個重要功能,那些被風雨侵蝕得斑駁的雕像身上,銘刻一個國家的記憶,這些記憶包括戰爭、災難、英雄、圣賢等,這些國家記憶與朝代的變遷無關,與政府推行的意識形態無關,他們是這個國家的人們應該永志不忘的東西。
反觀我國的城市雕像,缺少的正是對歷史的記憶、對歷史人物的敬重、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溫情。而且,更重要的,還缺少對每一個自由生命的尊重。
假如有一天,我們的城市有了這樣的胸懷和見識,他們塑造了先秦諸子百家的銅像,而不是讓孔子孤零零一個人,他們建雕像紀念某次大饑荒,悼念在抗戰中犧牲的國民黨老兵,紀念為民族作戰卻死于內戰的將軍,或紀念不招待見卻已經寫進歷史的人物。
總之,在那些雕塑身上,每一代人都能夠找到自己,那是千年歷史沉淀下來的東西,里面蘊藏著一個國家、一個族群的記憶,悲壯的、深沉的、美好的記憶。那時才可以說,我們有了真正的城市雕塑。
不知創作“孝順豬”的是哪位雕塑家,敢直接照抄被查抄的色情玩具并冠之以“母子情深”,其不知所謂與不負責任到了令人發指的地步。
像這樣糟糕的雕塑,在中國的城市并不罕見。城市雕塑水準低下,與城市的建設水平“相得益彰”,已經是一個公認的事實。
從中國古代來看,我們缺少建城市雕像的傳統,雕像以在寺廟、道觀、洞窟里為主,供奉的是玉皇大帝、太上老君和如來佛祖率領的幾大神仙組織,世間的人物也必須經過神化、圣化才得到雕像的待遇,比如關二爺。其他歷史人物免談,因為在王權之下,老百姓只能拜皇帝,沒有拜其他偶像的自由。
近幾十年來,***我記憶所及,各地的城市雕像的主角以******先烈和*********為主。在近年大規模的城市化中,城市雕像作為新鮮事物,伴隨著城市改造和房地產開發浪潮遍地開花,成為城市景觀的一部分。但是,不少雕像和急速擴張的城市一樣,雖耗資不菲,但粗糙,低劣,或豪華,奢靡,他們的共同點是缺少藝術水準,透著一股財富的張狂,以及權力的囂張。
以我的家鄉小城濮陽舉例,在春秋戰國,那個地方誕生過商鞅、呂不韋、吳起、張儀、子貢等震鑠古今的人物,但如果你在小城漫步,你******看不到他們。小城***早的雕塑在一個路口,十來位女性圍著一根柱子手拉手跳舞。城市中心廣場的巨型雕塑是一條紅色的巨龍,因為這個城市曾出土一條由貝殼拼成的龍。******的公園里矗著傳說中的顓頊,他在本地當過五帝之一。除此之外,再想不起有什么雕塑。
但我意外地發現,商鞅等我的******老鄉,在一座私人經營的墓地中驚現了,他們站成兩排,相對垂拱,有人在他們旁邊兜售墓地,炫耀這塊墓園的風水有多好。
還有的城市雕成為政治的影子。去年初,長安街邊出現一座孔子的青銅雕像,他站在國家博物館門前,天安門廣場一側,與人民英雄紀念碑比鄰而居,遙望著故宮和中南海。這座雕像立即引起眾多猜測,在批評家眼里,孔子成了象征著文化大一統的國家形象大使。百天之后,孔子像又突然消失了。
與之類似,全國各地建造孔子像成為時尚,建造炎黃二帝的更多,還衍生出各地政府操辦祭孔、祭祖的風潮。
這些城市雕塑,多成了財富和政治的附屬物,被貼上了各種標簽,而真正表達社會價值與公眾理念的城市雕塑卻付之闕如,這些城市雕塑與各種藝術雕塑一起,成為一種“玩意兒”,與它本應承擔的社會角色相距甚遠。
英國的城市雕塑非常普遍,在倫敦,對于英國歷******的******人物和戰爭死難者的紀念,是城市雕塑的兩大主題。在議會廣場,矗立著獅心王理查、克倫威爾、丘吉爾等人的雕像,在威靈頓凱旋門,既有威靈頓將軍的雕像,也有對戰死士兵的悼念墻。公園里和街邊,隨處可見到一座雕像,紀念歷次戰爭中的死難者,下面擺著市民放的鮮花。
在我居住的愛丁堡,幾乎每個廣場、街頭,都放著蘇格蘭歷史人物的雕像,像小說家司各特、威廉華萊士這樣的“蘇格蘭之魂”自不必說,司各特端坐在愛丁堡***美的一座塔下面,有些在我看來算不上偉大的,蘇格蘭人也為他們鑄***銅像。在這些人物的雕像下流連,你會對蘇格蘭的歷史,對蘇格蘭人的苦難與輝煌,以及他們所堅持的理想,有一個深刻而具象的體會。
這***是城市雕像的一個重要功能,那些被風雨侵蝕得斑駁的雕像身上,銘刻一個國家的記憶,這些記憶包括戰爭、災難、英雄、圣賢等,這些國家記憶與朝代的變遷無關,與政府推行的意識形態無關,他們是這個國家的人們應該永志不忘的東西。
反觀我國的城市雕像,缺少的正是對歷史的記憶、對歷史人物的敬重、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溫情。而且,更重要的,還缺少對每一個自由生命的尊重。
假如有一天,我們的城市有了這樣的胸懷和見識,他們塑造了先秦諸子百家的銅像,而不是讓孔子孤零零一個人,他們建雕像紀念某次大饑荒,悼念在抗戰中犧牲的國民黨老兵,紀念為民族作戰卻死于內戰的將軍,或紀念不招待見卻已經寫進歷史的人物。
總之,在那些雕塑身上,每一代人都能夠找到自己,那是千年歷史沉淀下來的東西,里面蘊藏著一個國家、一個族群的記憶,悲壯的、深沉的、美好的記憶。那時才可以說,我們有了真正的城市雕塑。